在执行淘汰时要有针对性,要剔除影响大群繁殖性能和生产安全的个体,淘汰的目的是优化种群结构和健康,建立一个健康的高繁殖群,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利用种群最大的生产潜能!
1、胎龄淘汰,原则上6胎龄以上的执行一刀切淘汰,如保留必须的血缘少部分可保留至8胎龄;
2、繁殖性能淘汰,以2胎次平均断奶活仔数为衡量标准,正常情况下2胎平均断奶活仔数低于8头的淘汰,如第一胎断奶活仔数过低;二胎断奶活仔数高于10头以上的可保留,低于10头则淘汰;
3、繁殖性能淘汰,初产母猪产仔均匀度差的淘汰。以窝活产1.2公斤以上健仔比例低于70%以下为标准进行淘汰;
4、繁殖性能淘汰,正常情况下25日龄断奶窝重,连续2窝平均低于60公斤的淘汰;
5、繁殖性能淘汰,连续两胎次分娩木乃伊或死胎超过2头的淘汰;
6、繁殖性能淘汰,断奶再发情时间超过3周的淘汰;
7、繁殖性能淘汰,连续返情两次以上的淘汰;
8、健康状况淘汰,体周有皮肤病和关节肿大肢体疼痛的淘汰;
9、健康状况淘汰,妊娠期严重肢体疾患的,一个妊娠周期2次以上治疗记录的分娩后淘汰;
10、健康状况淘汰,严重生殖道炎症的个体;
11、健康状况淘汰,有呼吸道疾患的个体淘汰;
12、健康状况淘汰,猪瘟免疫2次不合格淘汰;
13、健康状况淘汰,伪狂犬野毒阳性的淘汰;
14、健康状况淘汰,正常情况下流产的淘汰;
15、后备母猪270日龄尚未参与配种,或200日龄未见初情期的淘汰;猪瘟,伪狂犬免疫不合格的淘汰。
在执行淘汰工作时,一要参照种猪的繁殖档案、健康档案和免疫档案进行,固定时间执行此项工作,要和后备补栏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