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配种的意义:
适时配种的目的是提高配种分娩率,增加窝产仔数,提高种群生产效率,减少非生产天数,提高饲养效益!
一、发情排卵状态:
多数后备母猪排卵时间集中在静立后的24--48小时之间,由于后备母猪的体格和初配的原因,发情排卵存在个体差异,排卵相对不集中;2--3胎母猪排卵时间在静立后18个小时以后,3胎以上在静立后12--16个小时以后;经产母猪的排卵时间段一般多集中在开始排卵后的8--16个小时,卵子排出后存活的时间为4--6小时,精子进入子宫后到达受精结合部的时间为4小时左右,精子存活时间为20个小时。
二、配种时间:
由以上理论推断,在后备母猪出现第一次静立(如果可以确定准确时间)后的第16个小时进行输精即可保证受孕率,母猪静立后的第20个小时起就有精子在等着卵子,加上精子存活时间也就是说母猪静立后的第20个小时后到静立后36个小时内始终有精子在等着卵子,精子和卵子一样随着等待时间越长活力就逐渐下降,因此要保证自始至终有活力很好的精子在等着卵子,由此把精子在子宫受精部位的最佳存活时间设定到理论值的三分之二,也就是13个小时内为最佳,因此最佳的受孕时期是自第20个小时--33个小时之间,复配最好间隔不超过10个小时,这样可保证有活力足够的精子持续等待卵子。
三、不同胎次配种模式如下:
后备猪输精:
后备猪根据卵子理论排出时间24小时—精子提前等待4小时—精子到达受精部位4小时,那么后备的配种时间应在静立后第16小时进行首配,第二次配种间隔为8-10个小时,4个小时后精子到达受精部位,这样就可以保证从静立后的第20个小时起到26或30个小时内有活力足够的精子在等着卵子,这样可以充分的保证受孕率的提高!
2-3胎母猪输精:
首配时间需要在后备猪的基础上提前6个小时,那么就是发情静立后的第10个小时,然后间隔8个小时输第二次。
3胎以上的母猪:
需要在静立后的第6--8个小时开始首配,间隔8个小时后配第二次。
由于在现实工作中查情时间相对固定,实际生产中很难确定第一次静立的时间,这样就给适时配种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因此要对上午查情出现静立很稳的猪执行发现就配,如果冬季下午5点查情没有静立,而6点出现到第二天上午9点左右配种时已经间隔15个小时,如果是经产猪或个体排卵时间较短的就有可能错过最佳适配时间,在上午查情时出现稳定静立反映的个体时要在上午配,断奶后3天内出现发情静立的在原有基础上推迟4--6小时配种,下午查情时如出现首次静立稳定状态好的个体,晚上配。断奶母猪以断奶时间为准,超过一周以上发情的静立即配!
在执行适时配种时要注意以下因素有可能对受孕率的影响:促排卵素的运用可以促使卵泡成熟从而起到集中排卵的效果和提高受胎数量;如果无法确定首次静立时间,就以动物的生理反应为标准:稳定静立反应发现就配,建立查情鉴定标准:差;一般;好,以静立反映好为适配标准,使用促排激素的复配间隔保证不超过10个小时,最好在8个小时左右做第二次复配。
四、根据动物生理反应特点可调整配种思路如下:
1、固定查情间隔,间隔8个小时,每天两次查情,早晚巡舍辅助;
2、根据静立评分上午发现上午配,复配间隔8--10小时;
3、根据静立评分下午查情晚上配,复配第二天上午,最多不可超过12个小时。不管任何胎龄与阶段都遵循动物的生理反应为标准执行适时配种。断奶后48个小时内就发情的首配时间可在正常的基础上推迟6-8个小时配种,也就是断奶后48个小时内发情静立的,下午查情第二上午配;上午查情的可下午配。
五、激素的运用:
在国外很早就开始使用同期配种技术,对待配猪只使用雌激素(孕马血清、绒促性素等)进行处理,目的是在同一时间段集中发情和集中配种,这些措施都是基于工艺要求,设备利用,减少非生产天数而进行的!附集中配种方法:
集中配种:实际上是为了调整人员工作时间,提高人员和设备效率,采用这种方法需要一个周期,与每个场的工艺条件有关,尽可能不要盲目采用!也是给规模较小的猪场在执行均衡生产时解决频繁引种提供了一个解决的方法。集中补栏:如果当月配种计划需要在当月的前十天完成,后备猪就必须集中补栏,在配种时间段有充足的待配个体参与配种。
集中断奶:在当月集中配种时间段的前一周内,通过调整哺乳时间进行集中断奶,并用激素做发情调整。
集中发情:运用激素处理。
最终得到的结果是:集中配种,集中分娩。也可以周为单位,每月间隔执行2周,如第一周和第三周,或者以10天为管理单位进行,执行此工作方法时需要注意前期调整时要有充足的后备,要根据计划计算好后续补栏后备的日龄和数量,现有模式下需要经过4—6个月的调整即可落实集中配种的方法。第一步根据计划计算出在执行计划调整的月份2周内可以参配的断奶母猪数量,提前做好后备参配数量的补充;第二调整好公猪的采精计划,保证有足够的精液使用;第三打破原有断奶规律执行平均日龄同时断奶;第四保证好集中配种的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