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备母猪不发情:
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原因,先天是遗传原因,如大约克有近5%先天性原因不发情,在生产中大多数是由于后天原因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原因:饲喂管理不分阶段;长期受霉菌毒素影响;疫病影响;环境影响;缺乏运动。饲喂管理与后备猪发情率和及时发情有很大的关联。
1、选择专用后备饲料,条件不具备的用妊娠饲料,尤其是80公斤以后,90公斤以前自由采食。90公斤以后限饲,每日不超过2公斤,同时增加青绿饲料,发情后自由采食至配种。
2、霉菌毒素易引起卵巢囊肿,输卵管壁增厚形成假发情或不发情,选择优质原料,添加50%VE500克,蛋氨酸100克缓解或消除毒素的影响。
3、疫病影响。一般为短期和暂时,蓝耳、伪狂犬、猪瘟、细小等,还有非病毒性疾病也可能会引起发情障碍,如弓形体,衣原体等,预防疫病引起的发情障碍,要从免疫入手,或者短期添加磺胺类和四环素类药物。
4、环境影响。主要指饲养环境过于固定缺乏异性刺激、环境温度和空气质量,都会影响雌激素分泌和卵泡成熟,定期用公猪诱情,控制环境温度(避免极高或极低),加强通风换气,保证激素正常分泌。
5、加强运动,预防脂肪过度沉积,造成卵巢脂肪浸润和子宫发育不良,在体重达到90公斤之后增加粗纤维,减少精料投喂,可增加运动量。
总之,不发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在生产中要重视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培育培养好后备母猪是种猪环节的重点!
二、断奶母猪不发情:
主要与营养缺乏和生殖器官疾患有关,由于哺乳期饲喂量不足体消耗过大,营养流失量大,尤其以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流失影响到断奶母猪激素的正常分泌所导致,再者分娩过程生殖道感染引起的生殖器官受损和炎症。
解决办法:尤其在采食量低的夏季,把哺乳期和断奶后配合饲料中预混料用量提高五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可以提高断奶发情的比例,接产时注意消毒尤其是掏产后的处理(用甲硝唑250毫升加庆大20-30单位或氧氟沙星0.1-0.2克,用输精管灌注子宫和阴道内,每天一次,连续2-3天即可)。
三、哺乳期采食量低:
1、哺乳舍环境温度超过26℃对采食量开始有较大影响;
2、伤食,产后腹压降低消化力弱,投喂量过大引起中后期食欲下降;
3、产后炎症引起采食量下降;
4、饲喂间隔或饲喂次数少引起采食量不足;
5、饮水不足或水温高水质差引起采食量下降;
6、母猪过于肥胖,泌乳力不足采食量少;
7、饲料适口性差引起采食量不足;
8、缺钾引起的食欲下降。
舍温影响,主要是夏季影响较大,主要原因是高温高湿,如果舍温高于26℃,可以增加通风量,可使哺乳母猪对空间临界温度的适应能力提高1-2℃;
伤食主要是没有在产后规律性增加饲喂量所致,不管基础采食量多少,产后5天内每头每天在基础采食量上每日增加0.5公斤的饲喂量,5天以后可以每日增加1公斤至最大采食量;
对有炎症的个体及时施治;
哺乳母猪如果人工饲喂可在夏季炎热的季节增加饲喂次数或者提高饲喂间隔,规避高温时间段饲喂;
饮水不足对采食量影响最大,尤其是鸭嘴式饮水器的饮水方式,改变饮水方式以水料同槽最好,或者给哺乳母猪饲喂浆料;
母猪肥胖主要是在妊娠中期饲喂量过大脂肪沉积过多,影响泌乳,在代谢强度下降的同时采食量下降是必然的,要注意妊娠期饲喂量管理或淘汰个体过肥的母猪;
饲料适口性主要由饲料原料引起,注意加强对原粮质量的把控;
缺钾在夏季极易出现,高温采食量低,钾流失量大,尤其猪只机体对钾没有储存能力,完全靠饲料提供,所以控制好环境温度增加采食量可以规避缺钾引起的食欲下降,个别食欲废绝或一天没有进食的个体在治疗时一定要注意补钾!
四、哺乳期仔猪拉稀(腹泻):
仔猪拉稀是近几年危害猪场效益较大的疾病之一,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流行,对此病的发生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或者没有效果,阐述一下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弓杯蛇影:一旦仔猪出现拉稀,多数猪场都会在第一时间考虑是流行性腹泻病毒所致,至于还有什么原因引起的则很少有客观分析和判断,更有甚者则解释为变异株引起,从防控的角度并没有系统的建立起预防和控制的方法,给予猪场建设性的指导和分析!
2、引起拉稀的病原及病因:梭菌、大肠杆菌、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伪狂犬、猪瘟、蓝耳等都可以以单独或配合的形式引起哺乳仔猪的拉稀(腹泻),但有些时候并不是原发原因,造成大面积流行多数时间并非由单一原因所造成,比如温度、湿度、毒素、营养变化、空气质量这些因素或许是诱发的主要原因!
3、季节性:腹泻在冬春季集中发生和流行,虽然现在夏秋季也有零星发生,这同样充分说明管理环境的变化对仔猪拉稀有着很大的影响。
4、饲养模式的影响:在分点式和一体式饲养的猪场对比中,一体式饲养发生的几率更高!因为往往多数时间病毒性腹泻先从育肥发生,育肥猪也是一个易感群体,多数病原也是从育肥开始在场区循环传播。
5、各种拉稀现象的分析:
梭菌与大肠杆菌:一胎母猪分娩的仔猪发生比例较高,一般呈散发,多发生在1-3日龄、7-10日龄、15日龄左右,当环境条件恶化时(卫生不良:饮水卫生、补料卫生、产床潮湿、通风不良、气温变化)会呈流行性传播,1-3日龄严重的出现脱水死亡,与流行性腹泻有相似症状。
流行性腹泻病毒:母子同时感染发病,母猪有一少部分拉稀但很快恢复,多数对食欲有短暂影响,分娩时感染部分母猪泌乳出现障碍,初生仔猪腹泻死亡率极高!
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这两种临床都有拉稀呕吐的症状,区别在于轮状病毒对仔猪危害较重,日龄越大危害越小甚至不表现症状,传染性胃肠炎则大猪也有呕吐、拉稀的症状,有时与流行性腹泻并行发生。
伪狂犬:主要表现为仔猪拉稀、部分出现神经症状,区别在于如果妊娠期出现无症状流产而且没有明显的阶段区分时,这时仔猪出现拉稀就要考虑伪狂犬的可能了。
蓝耳:波动期间仔猪同样由于免疫力下降和乳汁毒素的原因出现顽固性拉稀,有时断奶会缓解。
猪瘟:仔猪出生活力弱、颤抖、被毛竖立、拉稀、死亡,现在猪场单一出现猪瘟的少见!
霉菌毒素:主要是母猪妊娠期采食霉变饲料,体内蓄积毒素过多,通过乳汁代谢一部分,进而影响到仔猪而发生腹泻。
营养性腹泻:母猪妊娠后期采食饲料蛋白过高时、哺乳仔猪发生营养性腹泻的几率就大。
其实在现在养殖环境下猪场哺乳仔猪出现腹泻时,很少是由单一原因造成,一般都有2--3个致病因素或病原参与,要从控制原发原因入手,减少或减缓腹泻发生几率,降低发生腹泻时的损失!
饲粮引起的腹泻,饲料中霉菌毒素长期超标,妊娠后期蛋白过量供给,会造成乳汁毒素超标仔猪哺乳后诱发拉稀,这种原发性代谢性疾病多数时间都会从病毒或细菌入手考虑治疗和控制,如果停止哺乳或减少哺乳次数仔猪拉稀就缓解或停止,那就很可能与此就有较大的关系,第一时间要考虑原粮质量和妊娠期饲料蛋白质供给量!
6、综合防控措施:
a、控制原粮质量,控制妊娠后期蛋白过量,防止毒素和营养原因引起的代谢性拉稀。
b、临产前一周添加缓泻药物减少便秘(无水硫酸钠每吨1--2公斤)--添加3--5公斤小苏打--每吨饲料添加林克霉素和大观霉素各10克,预防和减少大肠杆菌和梭菌引起的拉稀,减缓毒素的影响。
c、一胎猪免疫多价大肠杆菌疫苗,预防大肠杆菌及梭菌引起的拉稀。
d、伪狂犬阳性场初生后滴鼻伪狂犬疫苗,预防伪狂犬引起的拉稀。
e、分娩前清洗猪体乳头,预防梭菌和大肠杆菌引起的拉稀。
f、提高冬春季哺乳舍温度,保持在24-26℃,可降低腹泻发生率。
g、有选择的使用腹泻疫苗,如果疫苗质量有保证,疫苗还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h、保证哺乳母猪饮水卫生和饮水量,避免乳汁过稠引起营养性拉稀。
i、减少冬春季引种,防止外源性传染。
在发生病毒性腹泻时,除了常规预防和控制措施外,自家苗的制备对控制疾病蔓延和快速缩短疫情感染期,相对还是可行的一种方法,但是安全性是一个必须考虑的现实,一是病料本身的安全性、二是制作自家苗的工艺和卫生条件,同时从发病快速确诊到摘取病料,做自家苗需要一个周期和过程,最快也需要7-10天,如果病料摘取准确、制作工艺安全有效,注射后最快产生保护也需要一周时间,更何况是在疫苗有效的情况下,所以自家苗是最后不得已的一种控制措施。应该把预防工作作为日常工作来做,猪群健康状态越好感染疫情的几率就越低,生物安全控制的越严格,外源性传染就会杜绝和减少,因此应把预防工作放在日常管理中,才可以防患于未然!